天体收藏家-孙国佑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埃格•威尔逊奖获得者,中国首颗银河系新星、亮红新星发现者,PSP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管理员,(546756)Sunguoyou – 孙国佑星。 严正声明:近期发现北斗云计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假冒本人网站,旗下的www.5656.net.cn,www.astronomy.org.cn均为假冒诈骗网站,请广大爱好者注意甄别,谨防受骗!

爆发变星

爆发变星是亮度变化的恒星,因为它们的色球层和日冕中发生了剧烈的过程和耀斑。 光变通常伴随着外壳事件或质量外流,通常伴随着外壳事件或以不同强度的恒星风形式的质量外流/或与周围的星际介质相互的作用。 此类包括以下类型:

1,猎户座FU型变星(FUOR, FU Orionis star)

是一种增光缓慢、减光更慢的处于主序星前阶段的变星。其特征是亮度在几个月内逐渐增加4-6个星等,随后要么是几乎完全不变的最大值,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要么是缓慢下降1-2个星等。光谱型为F或G的超巨星,爆发之前可能属于金牛座T型变星。典型星是猎户座FU,猎户座FU在1936-1937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增亮了6个多星等(B星等),光度极大的时间持续了两年左右,从1939年以后的十五、六年时间里才减光 0.2个星等。目前已知的猎户座FU型变星都与反射彗星星云相关。

2,仙后座γ型变星(GCAS, Gamma Cassiopeiae)

它是快速旋转的biii – ive恒星,其质量从赤道带流出。赤道环或圆盘的形成常常伴随着暂时的衰落。这些恒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表现出不规则的亮度变化,光变可达1.5星等。其典型是仙后座γ星,其的亮度通常为 2.25 等,但它的亮度会在1.6-3等之间变化。

3,激变型不规则变星

可分为三类,I,IN,IS。

一,I:该类星研究不充分具有未知的光变化特征。是非常不均匀的天体,根据光谱可分为两类,IAIB
    ⑴,IA:光谱分类为O至A
    ⑵,IB:光谱分类为F至M

二,猎户座变星(IN,Orion variables)或不规则星云变星(IN,Irregular Nebulous variables)
位于恒星形成区域,与明亮或弥散星云相关的不规则变星,或在这些星云区域内观察到的不规则变星。其中一些可能会由于轴向旋转而显示出周期性的光变化,它们位于主序列和次巨星的区域。光变可能达到数个星等,而且可以快速的变化,在1至10天内就产生1个星等的变化。它们的亮度可以在几天内增加和减少,最多 10 天。该类型可分为以下子类型:
    ⑴,INA:早期光谱类型(B-A 或 Ae)的猎户座变星,它们会突然出来类似EA食双星的光变下降,典型是T Ori.。

    ⑵,INB:后期光谱类型的猎户座变星FM 或 Fe-Me),其中F型可能会出现类似EA食双星的光变下降,K-M型可能会产生不规则光变化的耀斑,典型是BH Cep, AH Ori
    ⑶,猎户座YY型变星(INYY,YY Orionis stars):在发射线的红色一侧存在吸收成分,显示出表明质量下降的光谱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归类为INYY
    ⑷,快速光变猎户座变星(INS)等同于IS型快速不规则变星
             Ⅰ,INSA在星云中观测到的ISA
             Ⅱ,INSB在星云中观测到的ISB

             III,INST快速光变金牛座T型变星
    ⑸,猎户型耀斑变星(UVN, Flaring Orion variables):光谱类型为Ke-Me猎户型耀斑变星,与耀星UV非常类似。除了与星云有关外,猎户型耀斑变星UVN 平均比耀星UV具有更早的光谱类型,更大的光变和更慢的耀斑发展。它们可能是 INB变星的子类,具有耀斑叠加的不规则变化。典型是:V389 Ori
     ⑹ ,金牛T型猎户座变星(INT,T Tauri type):光谱类型在Fe-Me范围内,大多数典型恒星的光谱类似于太阳色球层的光谱。这种类型的特征是存在荧光发射线Fe II 40464132 A(在这些恒星的光谱中异常强烈),发射线[Si II][O I],以及吸收线Li i6707 A。只出现在各种亮的或暗的弥漫星云之中或其附近,并同星云有物理联系的变星,也是一种不规则爆发变星、红外辐射强,年轻处于主序前演化阶段。金牛座T型变星和弥漫星云密切相关,是构成T星协主要成员,该类型被称为经典金牛座T型变星CTTS。           Ⅰ, EXOR:以原型EX Lup命名,在文献中统称为EXors,是经典金牛座T型变星CTTS的一个非常小的子类其环星盘质量吸积增强会导致大爆发,光变3-5个星等,它们还会出现重复的爆发,也称为Subfuors。示例有EX Lup, V1118 Ori, V1143 Ori

三,IS型快速不规则变星(IS)
它们的光度可以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变化0.5-1等,和弥漫星云无关联。同样的可以依据光谱分为ISAISB(在一些分类里也归类为猎户座变星子类INS型)。
    ⑴, ISA:与早期光谱类型(B-AAe)相关的快速不规则变星,典型猎户座UX(UXOR,UX Orionis),是年轻恒星YSO的子群,其显示不规则变化,幅度范围从几乎无法检测到超过4等。 大变幅的仅限于光谱类型晚于B8的恒星。目前混合在GCVS变星总表的ISA、INA或INSA分类中。
    ⑵, ISB:与晚期光谱类型(FMFe-Me)相关的快速不规则变星。

4,金牛座T型变星(TTS,T Tauri type)

它们被分为两类:经典金牛座T型变星CTTS弱发射线金牛座T型变星WTTSGCVS变星总表分类为ITINT
    ⑴,经典金牛座T型变星CTTS,有恒星周围的吸积盘,光谱中有强发射线的恒星(EW(Hα) ≥ 10Å还被称为金牛T型猎户座变星(INT,T Tauri type)。另有一个子类EXOR
    ⑵,弱发射线金牛座T型变星WTTS,一种在其光谱中缺乏强发射线的恒星(EW(Hα) < 10Å),并且既缺乏强劲的恒星风,也没有恒星周围的吸积盘,也被称为显露金牛T型变星

5,北冕座R型变星(RCB, R Coronae Borealis variable

非常奇特的且罕见的一种变星,亮度极大对应于正常状态,有时亮度会突然下降,变幅达5-9星等。亮度下降一般每隔几年下降一次,且无规律。这种变暗是是由凝聚的碳粉尘造成的,当可见光的亮度衰减时,以红外线测量的亮度并没有随之减少。北冕座R型变星通常是超巨星,恒星光谱的类型是F和G(习惯上称之为黄色)。北冕座R型变星的大气层缺乏氢,氢相对于氦和其他化学元素的丰度由千分之一降至百万分之一,而宇宙中氢和氦的比例是3:1。另外RCB也有脉动,但他的主要特点是大幅亮度下降,所以还是把它归类为爆发变星

 
6,高光度蓝变星 (LBVs,Luminous blue variables
 

也称剑鱼S型变星(SDOR, S Doradus type)或发光蓝色变星。光谱型为B—F的特殊变星,光谱中出现特强发射线,光变不规则,光变幅度在1-7等,典型为大麦哲伦云的剑鱼座S。高光度蓝变星的亮度是太阳的百万倍,质量可以高达太阳的150倍,接近恒星质量的理论上限,是宇宙中最亮的一类恒星。高光度蓝变星是在大质量恒星演化的阶段中需要流失大量质量的过程,它们在爆炸成超新星之前可能会演变成沃尔夫-拉叶星。如果一颗这种恒星损失的质量不够多,它也许会成为一种威力特别大的不稳定对超新星。SDOR同时具有爆发脉动属性,主流分类定义为爆发变星

7,耀星(UV,UV Ceti Type)

耀星是一类特殊变星,典型星是鲸鱼UV,故又称鲸鱼UV型星。主要特点是亮度有时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突然增加十分之几至6个星等,个别的可达10等,亮度突变,增加率达到0.3m/分钟以上;在紫外光谱区域振幅要大得多。经过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才回复到正常状态。光学、射电和X射线联合观测表明:X射线耀亮的时间间隔最短,射电耀亮最长,耀亮开始时刻射电波段最早,X射线波段最迟。耀亮的频数与耀星的光度有关,光度越小耀亮越频繁。在太阳临近已发现了200多颗,其中至少一半是双星的成员,它们离太阳几乎都不超过20PC,再远的,由于太暗而难于仔细观测。耀亮是年轻恒星所特有的现象,虽然与太阳耀斑有相似之处,但规模要大得多。
 

8,沃尔夫-拉叶变星(WR, Eruptive Wolf-Rayet variable)

具有 He I 和 He II 以及 C II-C IV、O II-O IV 和 N III-N V 的广泛发射特征的恒星。 由物理过程引起,特别是由大气中不稳定的质量流出引起的。典型为天社一(船帆座γ星)。

特殊的恒星,连续光谱内有宽波段发射线,这使得它们区别于其他恒星。大多数沃尔夫–拉叶星是经历了红超巨星阶段的后期恒星,质量通常为太阳质量的8-25倍,非常炽热呈深蓝色,表面温度范围由50,000至200,000K,但直径并不大。但也有一部分是即将演化到超巨星阶段的早期恒星,例如R136a1,这类沃尔夫–拉叶星一般谱型较晚,但是光度、质量、半径均远远超过演化后期的沃尔夫–拉叶星,它们一般重达太阳的60倍以上,大20倍,更比太阳亮百万倍,属于宇宙中最亮的恒星。沃尔夫–拉叶星因其自身强劲的恒星风(300-2000千米/每秒),导致恒星质量的高速流失。由此产生不规则的光度变化,很多沃尔夫–拉叶星的恒星风会吹出绚丽的星云。

依据发射线的主导元素不同,沃尔夫-拉叶星可以分成:

①,WN:发射谱线中有强烈和宽阔的氦和氮的光谱线。
②,WC:发射谱线中有强烈的碳光谱线。
③,WO:发射谱线中有强烈和宽阔氧的光谱线。
若加上小写字母h,则为包含氢线(氢外层未完全剥离)者。一些混合型发射线的沃尔夫–拉叶星被归类为闪光星(Slash Star)。

9,大犬座FS型变星FSCMa ,FS CMa star

对它们的认识仍不很清楚,最有可能是正在进行或曾经进行质量转换的双星系统,并且至少有一颗是有尘埃包层的B型主序星。它们长期经历不规则的光度变化,星等的变化约2星等。这一类恒星的氢发射线比经典Be恒星强得多,光谱类型从O9到A2,光谱中同时还表现出FeII、[FeII]、[NII]、[OI]的禁线和强红外超量,它们被归类为Be星 。大犬座FS型变星是很罕见的,很难确定其属性以确定导致其异常性的原因。在大量的星团中发现一些,这已经排除一些关于它们起源的理论。首选的解释依然是起源于双星,可能是恒星合并的结果。

10,DYPer星

缺乏氢的恒星,拥有非周期性的亮度下降事件,但亮度下降到恢复曲线基本对称,而不是在像RCB那样快速下降和缓慢恢复。其下降幅度小于RCB恒星。从光谱上看,它们似乎是正常的C型恒星,光谱中有C13的证据,而RCB恒星缺乏碳。通常显示半规则光变,类似SR的周期,比在RCB恒星中看到的脉动更长,光度也要弱很多。典型是DY Per

11,双周期变星(DPV,Double Periodic Variables)

是一种双星,顾名思义这种系统拥有两个周期,而且大周期是小周期的约33 倍。主要在大麦哲伦星云中有发现,银河系中较少。

12,终末氦闪天体(FF,Final flash object)

恒星正在经历最后的氦壳闪光燃烧,这是后 AGB 阶段非常晚的热脉冲。它们在最初的增亮之后经历了类似北冕座R型变星RCB的亮度下降,然后被厚厚的尘埃碎片云隐藏,这导致了非常大的振幅(>10 星等)。 该类星极其罕见,示例:V4334 Sgr、V0605 Aql、FG Sge。(注:终末氦闪天体没有中文译名,是本人取的,描述未必准确。)

Contact

如需邀请站长参加天文类活动(科普讲座、研学、商议活动等),请邮件联系站长详谈。严正声明:近期发现有公司假冒本人网站,在此声明除了sunguoyou.lamost.org以外所有打着本人旗号的网站均为假冒,请广大爱好者注意甄别,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