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07 年,牛津大学、普兹茅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与贝尔法斯特的指纹数位媒体携手开展了 “星系动物园” 计划。该计划吸引了众多天文学爱好者参与,旨在对海量星系进行分类研究,为天文学发展贡献力量。荷兰的学校教师 Hanny van Arkel 作为计划志愿者,在浏览观测数据时,发现了一种看似全新的神秘天体。通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这个天体散发着幽幽绿光,犹如宇宙中的幽灵,充满了未知的魅力。按照天文学界的发现命名规则,这个天体被命名为 “Hanny’s Voorwerp”。在荷兰语里,“Voorwerp” 与英语中的 “object” 同义,均表示物体,因此它被中文译为 “哈尼天体”。
后续深入研究表明,哈尼天体属于一种极为罕见的类星体电离回波天体。其形成与星系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这些气体原本是环绕星系的一条长达 30 万光年流光的一小部分,在另一个星系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被从原本的星系中剥离出来。实际上,这条流光大部分是不可见的,我们之所以能观测到哈尼天体这一部分,是因为在不久之前,邻近星系中出现了一个类星体核。类星体核由巨大黑洞驱动,是一片极为明亮的区域,它向太空发射出强大的辐射束。其中一束辐射捕获了流光中的部分气体,并使其电离,从而让这些气体发出光芒,最终形成了我们观测到的哈尼天体。
随着研究的持续推进,天文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类似的离子化银河气体流,将其命名为 Voorwerpjes。对哈尼天体及相关天体的深入探究,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星系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以及黑洞与星系演化的关联等关键问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
我发现的哈尼天体候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