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称旋转变星。
1,猎犬座α²型变星、常陈变星(ACV/ACVO, Alpha2 Canum Venaticorum variables)
也称常陈变星,是恒星光谱B8至A7的主序带星。它们有很强的磁场以及硅、锶、铬的谱线。这类变星因为磁场的变化造成0.01-0.1等的光变,周期从0.5-160天不等。除了光的强度之外,猎犬座α2型变星的谱线强度和轮廓也会改变,连磁场也会变化。这些变化的周期都是相同的,被认为是恒星的自转周期。一般认为是因为这修恒星的大气层中的金属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因此恒星表面各处的亮度因点而。该类变星以位于猎犬座北部的双星之一猎犬座α²命名。其亮度变化为0.14星等,周期为5.47天。尾缀加字母O表示快速震荡常陈变星,它们周期更短(0.1日),星等变化范围只有0.01等。
![]() |
![]() |
2,天龙座BY型变星(BY,BY Draconis-type variables)
通常属于晚期的K或M型主序星变星。 该类变星显示准周期性光变化,周期从零点几天到 120 天不等,振幅从百分之几到0.5星等。由于表面的星斑和恒星的自转,和色球层上的其它活动,使它们展现出光度上的变化。光变曲线周期接近恒星的平均自转周期,被称为准周期性。在周期内的光变曲线是不规则的,且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在形状上略有变化。其中一些部分会出现类似于鲸鱼座UV变星的耀斑,在这些情况下,同时被认为是喷发变星,原型为天龙座BY。
3,旋转椭球变星(ELL,Rotating ellipsoidal variables)
发出可见光的脉冲星,一种具有强磁场的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在射电、光学和x射线区域辐射。脉冲星发射窄束辐射,其光的变化周期与旋转周期一致(从0.004到4 s),而光脉冲的振幅达到0.8 mag。典型是蟹状星云脉冲星(CM Tau)。
7,反射变星(R)
两颗温度相差很大的恒星构成的近距双星,特点是具有强的反射光。这是高温恒星的光线在低温恒星上反射而成,因为低温恒星朝向高温恒星的面在轨道周期中变化导致光变。变化范围在0.01-1星等,原型是白羊座AU。
8,猎犬座RS型变星(RS CVn, RS Canum Venaticorum)

猎犬RS型变星的光度曲线在食的部分之外还呈现出奇特的半周期性的结构,这种结构造成光度曲线上的畸变波浪。伊顿和海尔(1976)确认造成这种畸变波浪最简单的机制就是星斑,类似于太阳黑子但是更大,使光球活动的温度降低。已经在许多系统上间接的观察到星斑。核心辐射出的钙II H和K共振谱线出现在色球的活动中,巴耳末线或Hα也与色球层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经过追踪,X射线的辐射来自活跃的日冕区域,紫外线和闪焰,类比于太阳,来自于恒星活动和过渡区。这些区域在太阳都是和强烈的磁场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有些猎犬RS型变星是X-射线和无线电波的发射源。这些无线电波的来源是非热辐射中的同步辐射,并且是磁场存在的少数直接证据之一。
9,心跳变星(HB,Heartbeat Stars)
心跳变星是一种偏心双星(e >0.2),在恒星最接近的时候,它们的引力非常强,以至于球形恒星变拉扯成橄榄球形状。这增加了它们发光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我们能看到的光线的总量。根据系统的方向,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变亮,一个下降然后变亮,反之亦然,或者变亮然后消失。光度变化(心跳)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偏心率、倾角和辐角。变化幅度很小,通常在0.01等以下,极端情况下可能超过0.3等。
10,波江座λ型变星(LERI,Lambda Eridani variable)
波江座λ型变星(λ Eri变星)是Be星的一类,它的光度振幅很微小,只有百分之几的星等。它的变化非常规律,周期在0.3-3天之间,最初被描述为周期性的Be星。波江座λ是此类变星的原形,也是范例。变化归因于非径向脉动,是不均匀的旋转盘或恒星本身的旋转,它们的光曲线通常是双波浪形振幅变化的。GCVS变星总表中还未分类出波江座λ型变星,波江座λ本身也被错误的列为仙王座β型变星BCEP。波江座λ型变星的起源尚不清楚,它们的光变可能是由于自转或者非径向脉动,VSX它归类为自转变星LERI,Gaia将其定义为脉动变星SPBe。
11,金牛座T型自转变星
当金牛座T型变星,由于星斑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时,可以将其作为自转变星ROT的一个子型。可分为TTS/ROT,CTTS/ROT,WTTS/ROT。